sendto系统调用及示例

我们继续学习 Linux 系统编程中的重要函数。这次我们介绍 sendto 和 recvfrom 函数,它们是用于无连接(数据报)套接字(如 UDP)进行数据传输的核心系统调用,但也可以用于面向连接(流式)套接字。

sendto系统调用及示例-CSDN博客

sendto系统调用及示例


1. 函数介绍

sendto 和 recvfrom 是 Linux 系统调用,专门设计用于在套接字上传输数据报(datagrams)。它们与 send/write 和 recv/read 的主要区别在于:sendto 和 recvfrom 显式地处理目标地址和源地址

  • sendto: 将数据从套接字发送到指定的目标地址。对于 UDP 套接字,这会创建一个数据报并发送到指定的主机和端口。对于 TCP 套接字,如果尚未连接,调用会失败。
  • recvfrom: 从套接字接收数据,并获取数据的来源地址(发送方的 IP 地址和端口号)。对于 UDP 套接字,这会接收一个数据报。对于 TCP 套接字,地址信息通常不被使用,因为连接是点对点的。

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写信和收信

  • sendto: 你写一封信(数据),并在信封上明确写上收信人的地址(目标地址),然后投递出去。
  • recvfrom: 你收到一封信(数据),信封上写着寄件人的地址(源地址),你可以知道是谁寄来的。

2. 函数原型

#include <sys/socket.h> // 必需

// 发送数据到指定地址
ssize_t sendto(int sockfd, const void *buf, size_t len, int flags,
               const struct sockaddr *dest_addr, socklen_t addrlen);

// 从套接字接收数据,并获取源地址
ssize_t recvfrom(int sockfd, void *buf, size_t len, int flags,
                 struct sockaddr *src_addr, socklen_t *addrlen);

3. 功能

  • sendto:
    • 通过套接字 sockfd 发送 len 个字节的数据(从 buf 指向的缓冲区)。
    • 数据被发送到由 dest_addr 和 addrlen 指定的目标地址
    • 对于数据报(如 UDP)套接字,这会创建一个独立的数据报。
  • recvfrom:
    • 通过套接字 sockfd 接收最多 len 个字节的数据,并将其存储在 buf 指向的缓冲区中。
    • 如果 src_addr 和 addrlen 非 NULL,则将发送方的地址信息填充到 src_addr 指向的结构体中,并更新 *addrlen 为实际地址结构的大小。

4. 参数

这两个函数的参数非常相似,分别处理发送和接收。

sendto

  • int sockfd: 有效的套接字文件描述符。
  • const void *buf: 指向包含要发送数据的缓冲区的指针。
  • size_t len: 要发送的字节数。
  • int flags: 控制发送行为的标志位。常见的有:
    • 0: 使用默认行为。
    • MSG_DONTWAIT: 使发送操作非阻塞(如果套接字是阻塞的)。
    • MSG_NOSIGNAL: 在面向连接的套接字上,如果连接断开,不产生 SIGPIPE 信号。
  • const struct sockaddr *dest_addr: 指向目标地址结构的指针(例如 sockaddr_in 或 sockaddr_in6)。
  • socklen_t addrlendest_addr 指向的地址结构的大小。

recvfrom

  • int sockfd: 有效的套接字文件描述符。
  • void *buf: 指向用于存储接收数据的缓冲区的指针。
  • size_t len: 缓冲区 buf 的大小,也是期望接收的最大字节数。
  • int flags: 控制接收行为的标志位。常见的有:
    • 0: 使用默认行为。
    • MSG_DONTWAIT: 使接收操作非阻塞(如果套接字是阻塞的)。
    • MSG_PEEK: 查看传入的数据,但不从输入队列中移除。
    • MSG_WAITALL: 请求等待,直到读入请求的字节数。但当检测到错误或断开连接时,或套接字为非阻塞时,仍可能返回少于请求字节数的数据。
  • struct sockaddr *src_addr:
    • 如果不需要获取发送方地址,可以传入 NULL
    • 如果需要获取发送方地址,应传入指向 sockaddr_in 或 sockaddr_in6 等结构的指针。
  • socklen_t *addrlen:
    • 如果 src_addr 是 NULL,则 addrlen 也必须是 NULL
    • 如果 src_addr 非 NULL,则 addrlen 必须指向一个 socklen_t 变量。
    • 输入: 调用时,该变量应初始化为 src_addr 指向的缓冲区的大小(例如 sizeof(struct sockaddr_in))。
    • 输出: 返回时,该变量被更新为实际存储在 src_addr 中的地址结构的大小。

5. 返回值

  • 成功时:
    • sendto: 返回实际发送的字节数。对于数据报套接字,这通常等于 len(如果成功发送了整个数据报)。
    • recvfrom: 返回实际接收的字节数。如果返回 0,可能表示对端已关闭连接(对于面向连接的套接字)或收到了一个零长度的数据报(对于数据报套接字,理论上可能)。
  • 失败时:
    • 两个函数在失败时都返回 -1,并设置全局变量 errno 来指示具体的错误原因(例如 EAGAIN/EWOULDBLOCK 非阻塞套接字上无数据可读/写,ECONNREFUSED 远程主机拒绝连接,EINTR 调用被信号中断等)。

6. 相似函数,或关联函数

  • send / write: 用于发送数据,但不指定目标地址(通常用于已连接的套接字)。
  • recv / read: 用于接收数据,但不获取源地址信息(通常用于已连接的套接字)。
  • connect: 对于数据报套接字,connect 可以设置默认目标地址,之后就可以使用 send/write 和 recv/read 而无需指定地址。
  • socket / bind / sendto / recvfrom: 构成了 UDP 网络编程的基本工具集。

7. 示例代码

示例 1:UDP 客户端 (使用 sendto 和 recvfrom)

这个例子演示了一个 UDP 客户端如何使用 sendto 向服务器发送消息,并使用 recvfrom 接收服务器的回复,同时获取服务器的地址。

// udp_client.c
#include <sys/socket.h>
#include <netinet/in.h>
#include <arpa/inet.h>
#include <unistd.h>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tdlib.h>
#include <string.h>

#define SERVER_PORT 8081
#define SERVER_IP "127.0.0.1"
#define BUFFER_SIZE 1024

int main() {
    int sock;
   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, client_addr;
    socklen_t client_addr_len = sizeof(client_addr);
    char *message = "Hello UDP Server!";
    char buffer[BUFFER_SIZE];
    ssize_t bytes_sent, bytes_received;

    // 1. 创建 UDP 套接字
    sock = socket(AF_INET, SOCK_DGRAM, 0);
    if (sock < 0) {
        perror("socket creation failed");
        exit(EXIT_FAILURE);
    }
    printf("UDP client socket created (fd: %d)\n", sock);

    // 2. 配置服务器地址结构
    memset(&server_addr, 0, sizeof(server_addr));
    server_addr.sin_family = AF_INET;
    server_addr.sin_port = htons(SERVER_PORT);
    if (inet_pton(AF_INET, SERVER_IP, &server_addr.sin_addr) <= 0) {
        fprintf(stderr, "Invalid address/ Address not supported\n");
        close(sock);
        exit(EXIT_FAILURE);
    }

    // 3. 发送数据到服务器 (使用 sendto)
    printf("Sending message to %s:%d\n", SERVER_IP, SERVER_PORT);
    bytes_sent = sendto(sock, message, strlen(message), 0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const struct sockaddr *)&server_addr, sizeof(server_addr));
    if (bytes_sent < 0) {
        perror("sendto failed");
        close(sock);
        exit(EXIT_FAILURE);
    } else {
        printf("Sent %zd bytes: %s\n", bytes_sent, message);
    }

    // 4. 接收服务器的回复 (使用 recvfrom 并获取源地址)
    printf("Waiting for reply from server...\n");
    bytes_received = recvfrom(sock, buffer, BUFFER_SIZE - 1, 0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struct sockaddr *)&client_addr, &client_addr_len);
    if (bytes_received < 0) {
        perror("recvfrom failed");
        close(sock);
        exit(EXIT_FAILURE);
    } else {
        buffer[bytes_received] = '\0'; // 确保字符串结束
        printf("Received %zd bytes from server %s:%d: %s\n",
               bytes_received,
               inet_ntoa(client_addr.sin_addr), ntohs(client_addr.sin_port),
               buffer);
    }

    // 5. 关闭套接字
    close(sock);
    printf("UDP client socket closed.\n");

    return 0;
}

代码解释:

  1. 创建一个 AF_INET 和 SOCK_DGRAM 的 UDP 套接字。
  2. 填充 sockaddr_in 结构 server_addr,指定服务器的 IP 和端口。
  3. 关键: 调用 sendto(sock, message, ..., &server_addr, sizeof(server_addr)) 将数据发送到指定的服务器地址。
  4. 关键: 调用 recvfrom(sock, buffer, ..., &client_addr, &client_addr_len) 接收数据。
    • &client_addr 和 &client_addr_len 用于接收发送方(即服务器)的地址信息。
    • client_addr_len 在调用前初始化为 sizeof(client_addr)
  5. 打印接收到的数据和服务器的地址(IP 和端口)。
  6. 关闭套接字。

示例 2:UDP 服务器 (使用 recvfrom 和 sendto)

这个例子演示了一个 UDP 服务器如何使用 recvfrom 接收来自任意客户端的消息,并使用 sendto 将回复发送回消息的发送方。

// udp_server.c
#include <sys/socket.h>
#include <netinet/in.h>
#include <arpa/inet.h>
#include <unistd.h>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tdlib.h>
#include <string.h>

#define PORT 8081
#define BUFFER_SIZE 1024

int main() {
    int server_fd;
   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, client_addr;
    socklen_t client_addr_len = sizeof(client_addr);
    char buffer[BUFFER_SIZE];
    ssize_t bytes_received, bytes_sent;
    char reply[] = "Echo: ";

    // 1. 创建 UDP 套接字
    server_fd = socket(AF_INET, SOCK_DGRAM, 0);
    if (server_fd < 0) {
        perror("socket creation failed");
        exit(EXIT_FAILURE);
    }
    printf("UDP server socket created (fd: %d)\n", server_fd);

    // 2. 配置服务器地址结构
    memset(&server_addr, 0, sizeof(server_addr));
    server_addr.sin_family = AF_INET;
    server_addr.sin_addr.s_addr = INADDR_ANY; // 绑定到所有接口
    server_addr.sin_port = htons(PORT);

    // 3. (可选) 绑定套接字到地址和端口
    // 对于 UDP 服务器,绑定是常见的做法,以便客户端知道连接到哪个端口
    if (bind(server_fd, (const struct sockaddr *)&server_addr, sizeof(server_addr)) < 0) {
        perror("bind failed");
        close(server_fd);
        exit(EXIT_FAILURE);
    }
    printf("UDP server bound to port %d\n", PORT);

    printf("UDP server is listening for messages...\n");

    while (1) {
        printf("Waiting for a datagram...\n");

        // 4. 接收数据报 (使用 recvfrom 并获取客户端地址)
        bytes_received = recvfrom(server_fd, buffer, BUFFER_SIZE - 1, 0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struct sockaddr *)&client_addr, &client_addr_len);
        if (bytes_received < 0) {
            perror("recvfrom failed");
            continue; // 或 exit(EXIT_FAILURE);
        }

        buffer[bytes_received] = '\0'; // 确保字符串结束
        printf("Received %zd bytes from client %s:%d: %s\n",
               bytes_received,
               inet_ntoa(client_addr.sin_addr), ntohs(client_addr.sin_port),
               buffer);

        // 5. 构造回复消息
        char reply_buffer[BUFFER_SIZE];
        int reply_len = snprintf(reply_buffer, BUFFER_SIZE, "%s%s", reply, buffer);
        if (reply_len >= BUFFER_SIZE) {
            fprintf(stderr, "Reply message truncated.\n");
            reply_len = BUFFER_SIZE - 1;
        }

        // 6. 发送回复到客户端 (使用 sendto 和之前获取的客户端地址)
        printf("Sending reply to client %s:%d\n",
               inet_ntoa(client_addr.sin_addr), ntohs(client_addr.sin_port));
        bytes_sent = sendto(server_fd, reply_buffer, reply_len, 0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const struct sockaddr *)&client_addr, client_addr_len);
        if (bytes_sent < 0) {
            perror("sendto reply failed");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printf("Sent %zd bytes as reply.\n", bytes_sent);
        }
    }

    // close(server_fd); // 不会执行到这里
    return 0;
}

代码解释:

  1. 创建一个 UDP 套接字。
  2. 配置服务器地址 server_addr,并调用 bind() 将套接字绑定到该地址和端口。这是 UDP 服务器的标准做法。
  3. 进入一个无限循环。
  4. 关键: 调用 recvfrom(server_fd, buffer, ..., &client_addr, &client_addr_len) 等待并接收数据报。
    • 该调用会阻塞,直到有数据报到达。
    • client_addr 和 client_addr_len 会被自动填充为发送该数据报的客户端的地址信息。
  5. 处理接收到的数据(这里简单地打印)。
  6. 关键: 调用 sendto(server_fd, reply_buffer, ..., &client_addr, client_addr_len) 将回复发送回刚才接收数据的那个客户端。地址信息直接来自上一步 recvfrom 的输出。
  7. 循环继续,处理下一个客户端的数据报。

示例 3:对比 sendto/recvfrom 与 connect + send/recv (UDP)

这个例子通过代码片段对比两种 UDP 客户端编程方式。

// 方式一:使用 sendto/recvfrom (显式地址)
void client_method_one() {
    int sock = socket(AF_INET, SOCK_DGRAM, 0);
   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;
    // ... 配置 server_addr ...

    char *msg = "Hello";
    // 发送时必须指定地址
    sendto(sock, msg, strlen(msg), 0, (struct sockaddr*)&server_addr, sizeof(server_addr));

    char buffer[1024];
    struct sockaddr_in src_addr;
    socklen_t src_len = sizeof(src_addr);
    // 接收时可以获取源地址
    recvfrom(sock, buffer, sizeof(buffer), 0, (struct sockaddr*)&src_addr, &src_len);
    close(sock);
}

// 方式二:使用 connect + send/recv (隐式地址)
void client_method_two() {
    int sock = socket(AF_INET, SOCK_DGRAM, 0);
   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;
    // ... 配置 server_addr ...

    // 使用 connect 设置默认目标地址
    connect(sock, (struct sockaddr*)&server_addr, sizeof(server_addr));

    char *msg = "Hello";
    // 发送时无需指定地址
    send(sock, msg, strlen(msg), 0);

    char buffer[1024];
    // 接收时通常不关心源地址 (因为已连接)
    recv(sock, buffer, sizeof(buffer), 0);
    close(sock);
}

代码解释:

  • 方式一 (sendto/recvfrom):
    • 每次发送都必须明确指定目标地址 (sendto)。
    • 接收时可以选择性地获取源地址 (recvfrom)。
    • 更加灵活,一个套接字可以与多个不同的目标通信。
  • 方式二 (connect + send/recv):
    • 通过 connect 一次性设置默认目标地址。
    • 后续的 send/write 和 recv/read 操作就像 TCP 一样,无需指定地址。
    • 简化了编程模型,但牺牲了灵活性(主要针对单个目标通信)。

重要提示与注意事项:

  1. 数据报边界: 对于 UDP (SOCK_DGRAM),sendto 发送的是一个完整的数据报recvfrom 接收的也是一个完整的数据报。这与 TCP (SOCK_STREAM) 的字节流不同。
  2. 无连接: UDP 是无连接的。服务器不需要 listen 和 accept。客户端不需要 connect(除非使用方式二)。
  3. 地址参数sendto 的 dest_addr 和 recvfrom 的 src_addr 是它们与 send/recv 的核心区别。
  4. 错误处理sendto 可能因为目标不可达而失败(ECONNREFUSED)。recvfrom 在没有数据时会阻塞(阻塞套接字)。
  5. 缓冲区大小recvfrom 的 len 参数是缓冲区大小,返回值是实际收到的字节数。确保缓冲区足够大。
  6. addrlen 初始化: 在调用 recvfrom 时,务必在之前将 *addrlen 初始化为目标缓冲区的大小。

总结:

sendto 和 recvfrom 是进行 UDP 网络编程(以及某些特殊情况下的 TCP 编程)的基础。它们提供了对数据报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的直接控制,是实现无连接、不可靠但高效通信的关键工具。理解它们的参数和使用场景对于掌握网络编程至关重要。

此条目发表在linux文章分类目录。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